全国

热门城市 | 全国 北京 上海 广东

华北地区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东北地区 |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华东地区 |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华中地区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区 |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区 |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华南地区 | 广东 广西 海南

  • 微 信

    关注高考帮公众号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资讯

  • 家长帮APP
  • 所属资料仅支持在高考帮APP上查看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同类型大学推荐: 重庆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与它对比过的高校>>

    院系设置

    化学化工学院

    学院是南京工业大学的主干院系之一,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其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与清华大学、天津大学等5所著名大学一起被评为首批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化学工程与技术博士后流动站,以及5个博士点、6个硕士点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学2个本科专业;拥有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特种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南京市吸附分离技术等研究中心;拥有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特色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化工原理和化工热力学国家精品课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于2009年10月通过国家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于2010年6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形成了以徐南平院士为学科首席教授,青年博导和海外归国教授为骨干,年轻博士为主体的教学研究队伍;现有博士生导师31人、硕士生导师67人、教授45人、副教授28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1人,国家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已主持国家973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项、以及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30余项,部分研究成果达到了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

    学院拥有优良的学风,人才培养的各项指标名列全校前茅。学院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探索,学院为每个班配备副教授以上的教师担任导师班主任,学院教师教书育人成效显著。学院在化学与化工专业教育基础上设有化工贸易、化工企业管理、化工设计、精细化工、有机合成、材料化学工程等专业选修方向。学生就业前景乐观,主要涉及化工、石化、贸易、设计、轻工、电子、环保、食品、能源、学校师资等相关领域,学生的就业率一直稳居全校前列,众多毕业生已成为各行业的精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渊源于有百年历史的原中央大学化工系和金陵大学化工系,现有教职工121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教授38名、博士生导师18名,同时拥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军工973首席科学家。拥有材料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材料类本科专业,并设有材料科学与工程双语教学实验班;拥有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2个江苏省重点学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江苏省品牌专业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拥有材料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建材行业集料碱活性研究测试中心、江苏省无机及其复合新材料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非金属功能复合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和江苏省材料科学与工程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近五年来学院培养了博士后研究人员20余人、博士生100余人、硕士研究生700余人、工程硕士100余人、本科生2400余人,学生就业率一直稳居全校前茅,为我国的建材、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环保、能源、化工、轻工、冶金、军工和航空航天等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优秀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有些已成为国家和省市级领导干部、院士、工程设计大师以及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学术带头人。学院拥有价值5000多万元的国际先进水平的教学科研装备,主持国家973、863、国防973等纵、横向科研项目,获得国家和部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多项以及国家和省级教学成果奖。

    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学院是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江苏省工业生物技术创新中心的依托单位,是国家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和国家级生物化学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共建单位,设有五个博士学位授权点、五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生物化工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学院名誉院长、学科首席教授欧阳平凯院士,是南京工业大学校长、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江苏省科协主席。学院现有教职工92名,其中,教授32名、副教授25名、博士生导师16名,拥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员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江苏省劳动模范2人、江苏省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1人、江苏省三八红旗手人、校师德楷模1人。学院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获国家进步一等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全国石化技术发明一等奖4项;学院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获教育部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江苏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获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二等奖4项、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1项。学院获得校教书育人先进集体和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学院党委是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

    药学院

    学院成立于2008年,学科依托生物工程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和江苏省药物研究所,在药物合成、生物制药、药物分离工程、制剂工程等方面形成了特色和优势。学院设有制药工程博士点,药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制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点,药物制剂、药学两个本科专业。现有江苏省唯一通过国家GLP认证的江苏省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江苏省药物新制剂研究及工程化技术服务中心、南京工业大学中美转化医学研究院等学科平台。药学学科拥有一支以彭司勋院士、欧阳平凯院士为学科首席顾问、高素质的学术研究团队和师资队伍,有多名留学归来的教授、博士。学院现有教育部跨世纪人才1名、博士生导师5人、教授21人、副教授25人等,近五年承担国家973项目、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重要科研项目20余项,省部级项目20余项,以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多项。

    食品与轻工学院

    学院是是国家生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材料化学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之一,下设食品科学与工程系和轻化工程系,拥有发酵工程、生物材料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发酵工程、食品科学2个硕士学位授权点,轻工技术与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食品科学与工程、轻化工程、乳品工程3个本科专业,发酵工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学院拥有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南京站和国家轻工业香料化妆品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测南京站。

    学院拥有一流的科研设施与仪器装备,良好的教学和科研环境吸引了高质量的教师和学生,现有教职工29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教授5名、副教授3名,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本科生600余名、硕士生40余名、博士生10余名。学院主要科研内容:基于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和代谢化学本质的认识,研究与开发生物高分子材料、功能糖、功能营养食品和生态纺织品;通过应用与模拟生物体系中化学过程的特性,应用生物催化剂及有机合成的综合手段,开发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分子及功能材料、精细化学品及功能助剂。近年来,学院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课题、国家支撑计划、省科技厅等多项课题,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杜邦科技进步奖、化工科技进步一等奖、第八届江苏省青年科技奖、江苏省科技创新十大女杰等多项奖励。

    学院坚持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导向,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突出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和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培养创新、工程复合型人才的主线,深化教学改革,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及工程基础教育,强化实践环节,注重能力培养;因材施教,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强调教学与科研互动,坚持学科与专业平行发展;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优势学科专业带动整体学科专业的发展,最终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学科发展模式。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车辆工程、风能与动力工程、焊接技术及工程等五个本科专业,拥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化工过程机械、工程热物理、流体机械及工程、动力机械、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于1978年首批开始招收化工过程机械硕士研究生,是我国化工过程机械专业最早的四个硕士点之一,1984年经批准成为全国最早的三个化工过程机械博士学位授权点之一,2003年经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试点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化工过程机械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培育点、江苏省重点学科、和江苏省产学研联合培养研究生示范基地。

    50多年来,学院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学科带头人,戴树和教授是我国化工过程机械学科的创建者之一,庄骏教授是我国热管技术开发与应用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原学科带头人涂善东教授是我国化工过程机械研究领域第一个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师队伍中有一批优秀突出人才,他们当中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带头人等称号获得者,有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计划获得者、省人才工程人选、以及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教师队伍。其中化工过程机械学科梯队获得江苏省高校优秀学科梯队称号,化工机械研究所被授予江苏省优秀教师群体称号。

    学院坚持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拥有江苏省过程强化与新能源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工业装备数字制造及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中石化南京设备失效分析与预防研究中心、中石化工程风险分析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基地,在可靠性工程、高温装备技术、高效传热传质设备、过程装备先进制造、流动分析与测控技术、密封技术、工业节能与新能源装备技术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科技成果。近5年来,学院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承担计划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0项,科研到款共计1.6亿元,其中纵向经费2500万元,发表SCI和EI论文357篇,授权发明专利25项。

    学院高度重视高质量优秀人才的培养,自1958年以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生研究生。学院在人才培养上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和创新教育的辨证统一,不断深化改革,多次获得省部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在全国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过程装备实践与创新等竞赛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设有南京加诺奖助金和扬子检安奖学金。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供不应求,分布在中石化、中石油、机械工程、车辆工程、动力能源、环保工程、制冷和军工等领域的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为我国教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3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学院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工电子2个教学实验中心为省级示范中心。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信号与信息处理、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以及计算机技术、控制工程2个工程硕士领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业教师80余人,正副教授40人,其中研究生导师35人,在校本科生1500余人,研究生约200人。学院具有较强的学术与科研能力,学院拥有先进一流的教学科研设备,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联合建有研发、实验中心。

    学院坚持以培养高质量、高素质的人才为根本,注重现代教育思想理念的深化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加强教育体系改革,强化教育教学管理,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和创造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培养会认知、能做事、善合作、谋发展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

    学院设有控制科学与工程系、电气工程系、电气传动与轨道交通系、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仪器科学与技术系、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等教学机构,其中自动化实验教学中心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四个本科专业,其中自动化专业为江苏省首批特色专业;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具有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与授予权。目前在校本科生约1500人,在校学历硕士研究生230人。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学科研人员72人,其中教授11人、副教授24人,中国工程院薛禹胜院士、柴天佑院士等一批享有盛名的教授受聘为我院兼职教授。

    学院一贯重视教学工作,注重教学改革及课程建设工作,强调教学与科研的互动,以最新的科研成果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全面提高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现有江苏省优秀课程和江苏省精品课程各1项,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为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院设立了嘉木计划,鼓励学生投身于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活动。我院学生在省级、国家级各类学科竞赛中累获佳绩,在中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及智能车、机器人大赛中多次取得优异成绩。

    建筑学院

    学院的前身建筑系成立于1985年5月。学院现有建筑学、城市规划两个5年制本科专业,以及艺术设计(环境艺术方向)4年制本科专业,拥有建筑学、城乡规划学、风景园林学三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每年招收本科生200人左右,硕士生70人左右;目前,全日制在校生约1300人。从1985年至今,学院已累计为国家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1600余人。

    学院设有三个系、八个教研室、五个实验室、六个研究所、一个房屋质量研究与评价中心和一个院属图书资料室。学院现有教职工81人,教授10人,副教授15人,博士后2人,博士12人,在读博士1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9人(含外聘导师5人),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注册规划师和注册结构工程师19人,外聘客座教授和兼职教授17人。

    学院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稳步提高教学质量。学院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活动。近年来,教师发表专业和教学研究论文200余篇,编写教材10余种,出版学术专著50余部,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参加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项,承担工程设计项目100余项,10多个项目获国际国内设计竞赛一等奖。在多年科研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建筑遗产保护与修复设计、绿色建筑设计与评估、文化教育建筑规划与设计、住区规划与居住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生态城市规划与设计、小城镇规划与建设、风景园林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等稳定的研究方向。

    学院积极开展多方位的国内、国际交流。近年来,学院与台湾朝阳科技大学、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德国慕尼黑应用科学大学、德国莱比锡应用科技大学、荷兰阿旺斯科技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哈勒姆大学、丹麦哥本哈根工业学院、日本名古屋产业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经过多年建设,学院已具备一定规模与实力,在国内同类高校中具有一定影响和声誉。2002年,建筑学专业首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本科教育评估,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授予权;2005年,建筑学专业成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2009年,城市规划专业首次通过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教育评估。2010年,城市规划专业成为江苏省高校特色专业建设点。

    工业与艺术设计学院

    学院现有工业设计、艺术设计和会展艺术与技术三个本科专业,艺术设计专业下设景观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二个专业方向。学院拥有一支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他们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东南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江南大学、苏州大学等著名高校,长期从事产品造型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景观设计、展示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理论等方面教学和研究工作。学院在建筑学硕士点招收商业环境设计、居住环境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展示设计和家具设计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并招收工业设计的硕士研究生。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常年聘请国内外知名教授指导教学工作,聘请外籍教师任教和举办讲座,现与德国慕尼黑应用科技大学、德国莱比锡应用科技大学、美国加州州立理工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荷兰阿方斯大学、台湾朝阳科技大学等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互派师生交流学习。学院近几年的就业率一直稳定在100%。

    土木工程学院

    学院源自同济医工学堂,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5年:同济高工1933年设土木科,1951年迁南京。1980年更名为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先后设建筑工程、勘测工程、经济管理等系,1998年建筑工程系、勘测工程系合并为土木工程系,2002年更名为土木工程学院。2010年8月,土木工程学院部分学科专业组建成立了交通学院和测绘学院,保留部分和工程管理联合组建了新的土木工程学院。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建成了包括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在内的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向社会输送了2万余名毕业生,得到各界的普遍欢迎和高度评价。

    学院具有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土木材料与工程博士点,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领域、工程管理、项目管理等专业学位点。结构工程学科为原建设部重点学科,2011年作为主要组成部分申报成功江苏省十二五优势学科公共安全与节能,进入江苏省优势学科建设行列。

    学院具有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3个本科专业。土木工程、工程管理专业均为江苏省首批品牌特色专业,2010年顺利通过了第三次专业评估,土木工程专业还获得了8年有效期,成为全国第17个取得8年有效期的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是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专业。建筑节能技术与工程专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学院在学生结构设计创新、先进成图等竞赛方面已形成特色和优势。

    学院设建筑工程系、桥梁工程系、工程管理系、房地产经营管理系、建筑节能工程系、工程图学中心、土木工程试验教学中心等7个教学单位。设有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先进工程复合材料研究中心、建筑结构研究所、新型钢结构研究所、工程力学研究所、生命线工程研究所、天诚不动产研究所、项目管理研究所等研究机构。学院是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江苏省绿色建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依托单位。

    学院目前在校本科生近2000名,研究生近400名。学院教职工89人,其中正教授23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1人、省部优秀教育工作者2人、江苏省人才工程人选3人、江苏省六大高峰人才4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8人,形成了老中青相结合、学历层次较高、学缘结构和知识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

    学院紧密结合国家建设需要开展科学研究和科技服务,在结构抗震减震、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钢结构及组合结构、复合材料结构、工程复合木结构、桥梁工程、工程管理、房地产经营等方面已形成了特色,完成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重大项目,获得了包括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在内的多项科技奖励。

    学院正在积极抢抓机遇,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全面推进各项事业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建成教学、科研、科技服务协调发展的创新创业型学院。

    交通学院

    学院是一个新型的工科学院。现设有地下空间与工程系、地质资源与工程系、道路工程系、城市轨道交通系和教学实验中心等教学单位,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科研能力强,教学质量高,就业前景好,学科专业特色鲜明,专业涵盖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3个一级学科。现有勘查技术与工程、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交通工程、交通工程(轨道交通方向)等4个本科专业和方向,其中勘查技术与工程为江苏省品牌专业。

    学院现有在校本科学生1100人,研究生120人,拥有岩土工程博士点和硕士点、地质工程硕士点、地质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岩土工程学科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岩土工程学科梯队为江苏省优秀学科梯队;与兄弟学院共有和共建土木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点、硕士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点及江苏省土木工程与防灾减灾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土木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目前,学院已形成了完整的学士、硕士、博士、博士后的人才培养体系。

    测绘学院

    学院成立于2010年8月,其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15年同济医工学堂,1954年南京建筑工程学校成立测量专业科,1980年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开始招收工程测量专业本科生。学院拥有测绘工程系、地理信息工程系、实验教学中心和南京工业大学地球空间信息研究中心。地球空间信息研究中心下设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研究所、卫星航空定位技术研究所、地理信息工程研究所、遥感与图像处理研究所、地球空间信息与综合减灾研究所。

    学院现有教职工33人,其中,教授5人(含兼职教授)、副高职12人,博士生与硕士生导师11人。学院拥有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两个本科专业,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建筑与土木工程(测绘工程方向)硕士学位授权点。学院在校本科生500余人、硕士研究生40余人。学院设立了荣记奖学金、绘仁基金奖学金、顺天奖学金,与常州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宾爱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格网信息科学有限公司、苏州工业园区测绘有限公司、泰州市测绘研究院等多家企事业共建了本科生和研究生实践教育基地,与江苏省测绘工程院、南京智慧城市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研究生工作站。学生在全国高校GIS软件开发大赛、省高校测绘技能大赛等各类测绘学科竞赛中屡获佳绩。

    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教职工50人,博导4人、硕导25人,教授、副教授24人,其中有1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入选江苏省333人才工程,3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3人入选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骨干教师。学院现有实验建筑面积2500m2,教学设备资产总值近1000万元,包括多功能风洞、反应量热仪(RC1)、爆炸模拟实验系统、空调综合实验台、傅立叶红外光谱仪、气液相色谱仪、红外热像仪、差热分析仪、墙体保温性能检测装置、空气品质测定仪等。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实验教学中心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近5年来,学院已承担包括863、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在内的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企业委托科研项目300余项,科研经费到款总额5000万元;发表论文250余篇,SCI、EI和ISTP收录80余篇;获省部级奖励10余项、申请专利8项;成功举办及协办国际会议3次;主编教材13部、译著1部,其中1部获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优秀教材二等奖,1部获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协会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1部获江苏省精品教材。

    理学院

    学院设有应用化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物理和应用数学4个系,物理和化学2个省级基础课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应用化学研究所、水处理技术研究所等机构,拥有应用化学博士点,应用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3个硕士点,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物理学、应用化学、光电子材料与器件和资源科学与工程等6个本科专业,其中应用化学专业为江苏省特色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合作举办金融数学专业。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38人,其中教授20人、副教授54人,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32人。学院主要承担全校各层次学生数学、物理、化学三大类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任务,以及本院博士生、硕士生和本科生的教育培养工作。学院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奖励50余项,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0余项、企业委托项目1000余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100余件。现有各类在校学生1300余人,其中博士生近20人、硕士生近300人、本科生近900人,学生在实验技能大赛、大学生科技论坛和数模竞赛等方面形成鲜明的特色,考研率和就业率逐年上升。

    经济与管理学院

    学院的前身可溯源于1958年原南京化工学院独立建校时成立的文科教研室;2010年8月,整合原经济管理学院和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相关学科,组建了新的经济与管理学院。学院现拥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学科点,管理科学与工程、企业管理和技术经济及管理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工业工程、项目管理、物流工程、工商管理硕士(MBA)和工程管理硕士(MEM)5个专业学位硕士点,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市场营销、会计学、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工业工程9个本科专业。学院设有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江苏)基地和江苏省科技创新协会。

    学院积极推进对外交流,与新西兰梅西大学、德国莱比锡科技大学、日本名古屋产业大学建立了学术交流、人才培养和师资培训等合作关系。学院先后主持或参加的国家级课题多项,多个重要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等重要奖项。近年来,学院教师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权威性期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经济与管理学科被学校列为 十二五重点建设学科。学院将紧紧发展机遇,围绕学科建设方向形成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研究成果,培养造就一支高层次、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学院的社会知晓度,提升学院的整体水平。

    法律与行政学院

    学院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学院,教师平均年龄40岁。著名法学家应松年教授任我院名誉院长。学院现有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22人、教授9人、副教授13人,拥有江苏省333工程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2名,江苏省人大、市政府咨询专家4名。学院现有法学、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和社会工作四个本科专业,拥有法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行政管理二级学科硕士点,招收行政管理、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刑法学、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等专业研究生,近年来在《中国法学》、《中国行政管理》、《法学研究》等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50余部,主持省部级等项目50余项。

    外国语学院

    学院由2002年3月组建的外国语言与国际交流学院更名而来,现有英语、日语、德语三个本科专业和一个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学院现有教师130余人,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教师具有教授、副教授职称,组建了一支科研能力强、教育理念先进、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2人。

    学院拥有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外语中心大楼,以及20余间多媒体教室及语言实验室、自主网络学习教室、专业图书馆等,为培养学生的外语应用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院不断加强对外学术交流,先后与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日本鹿儿岛大学、德国莱比锡技术经济文化大学等国外多所高校建立了学生留学、教师互访等合作关系。学院以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国际化的外语人才,毕业生由于良好的素质和过硬的专业水平受到众多用人单位的青睐。

    环境学院

    学院成立于2007年6月,现有环境工程、环境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水质科学与技术等四个本科专业,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市政工程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环境工程、市政工程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原给水排水工程)专业源自原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952年开始招生,2007年通过建设部专业评估,2008年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10年顺利通过验收。环境工程专业于2010年被确立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50余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76%,其中博士生导师2人、教授8人、副教授22人,拥有省政协委员1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1人、省六大人才高峰计划1人、省333工程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2人、市三创计划领军人才1人,组成了一支以优秀中青年教师为主体,梯队合理、学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高度重视培养高素质人才,注重学生工程设计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生连续夺得全国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挑战杯大赛一等奖,获得江苏省科技之星的荣誉称号。学院目前现有在校博士生10余人,硕士生110余人,本科生近800人。毕业生就业率高,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能源学院

    能源学院集中了学校能源科学与工程学科及其产学研的优势,具有深厚的教学科研基础,现有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1个,热能工程、制冷与低温工程、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等多个硕士授予权点,化工过程机械博士授予权点覆盖方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形成了从本科生到博士后的能源学科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学院目前设有5个教学、科研与教辅机构(热能与动力工程系、热管技术开发研究院、热能工程研究所、制冷与空调研究所、实验中心),各级研究中心2个(国家热管技术研究推广中心、江苏省高效工业节能装备工程技术中心)。学院教师队伍中有一批优秀突出人才,其中有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等。学院目前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等国家级、省级重要科研项目。学院坚持创新、创业、创造的人才培养模式,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处于全校前列。

    国际教育学院

    学院是我校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的组织实施管理机构,主要负责我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申报和组织实施、与海外学校校际学生留学交换项目的组织和管理、长短期来华留学生培养的组织和实施,以及各类交流项目语言培训等方面的工作。学院贯彻执行我校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积极引进海外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和管理经验,充分利用我校和合作院校的教育资源,努力培养具有国际教育背景和交往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学院通过中外两校合作专业优质教育资源、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的共享,培养具有扎实的理工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国际交往能力、较强的英语应用能力且熟悉国际商务环境、精通专业的国际化本科人才。南京工业大学(含浦江学院)的学生,可以通过国际教育学院的各类海外交换项目,赴海外学习交流或取得相关学位。学院还为我校在校学生开拓了暑期赴美带薪实习项目、赴欧洲专业实习项目、赴美国、欧洲暑期夏令营项目,为我校的学生创造了多样化的游学、留学渠道,为学生参与到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环境创造了条件。

    同类型大学推荐: 重庆医科大学 中国医科大学 北京协和医学院 与它对比过的高校>>

    高考院校库分数线统计时包含了特长生分数,因此最低分和平均分可能与院校公布数据不一致,请以各高校正式公布数据为准。

    如果您发现网页当中的任何错误,欢迎发送邮件(zhangran@100tal.com)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更正,谢谢!